365网上体育投注澎湃新聞記者計思敏 “取消認房又認貸”、“鼓勵老年人投親購房”......今年3月1日,鄭州成為全國首個率先放寬限購政策的城市后,多城跟進調整限購政策。 超30城調整限購政策 據澎湃新聞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包括鄭州、秦皇島、福州、衢州、蘭州、紹興、佛山、沈陽、惠州、中山、東莞、句容、長沙、揚州、合肥、沈陽、杭州、湖州、銀川、大連、哈爾濱、唐山、無錫、江門、廣州、九江、南京、武漢、成都、廊坊、海寧、蘇州、西安、濟南、青島、天津等36個城市調整了樓市限購政策。 在這些城市中,有些宣布廢止原先出臺的限制性措施,有些宣布縮小限購范圍,有些降低了限購門檻,有些城市則明確多孩家庭、親屬投靠可新增購房名額。 以天津為例,9月16日,據“天津住建”,天津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等7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房地產調控政策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對外地人購買首套房政策進行了調整,不再需要出示社保證明或個稅證明。 隨后,澎湃新聞從各區房產相關部門證實上述政策確有調整。不過,9月16日,澎湃新聞從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相城區、吳中區、高新區、工業園區房產相關部門獲悉,姑蘇區、相城區、吳中區、高新區、工業園區針對非戶籍居民家庭的限購政策恢復至原政策執行,即:非蘇州戶籍居民家庭購房條件為3年內在蘇州連續繳納6個月社保。 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認為,在中央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的指導下,一二線城市政策優化的力度普遍偏弱,各地高頻小步優化成為今年以來房地產政策調整的一大特點。 陳文靜指出,近日蘇州、青島部分取消限購政策被收回,進一步表明“房住不炒”仍是政策的底線。在各類限制性政策中,外地戶籍限購是核心城市實現“房住不炒”的重要防火墻,短期來看,熱點二線城市全面取消限購的可能性較小,預計更多城市或以“優先放松郊區限購”的方式漸進式推進。同時,結合8月底國常會提出“允許地方‘一城一策’靈活運用信貸等政策”的表述來看,未來二線城市下調首付比例,優化“認房認貸”的可能性較大。 從全國范圍來看,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陳霄指出,從政策趨勢來看,政策松綁已經從最初的購房補貼、放松公積金貸款等輕度放松的初期階段逐步過渡到力度更大的深入階段,即政策的松綁力度更強,觸及面更深,產生的影響力也更為深遠。目前,多城發布松綁限購政策,其中不乏一些熱點二線城市,并且松綁程度逐步擴大,對提振樓市將起到實質性作用。 根據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8月重點監測40城新房銷售面積為1488.20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0.08%,同比下降24.53%。10個重點城市二手住宅成交59721套,環比下降9.23%,同比上漲21.27%。
9月6日電據廣東省云浮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網站5日信息,云浮市日前發布《關于調整個人首套自住住房貸款最高額度的通知》,單個繳存職工在云浮市轄區內購建(含翻建、大修)首套自有產權住房首次申請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貸款額度由20萬元提高到25萬元。其余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標準不變。
9月5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住房保障規劃》的通知(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擬定,“十四五”時期,全市力爭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40萬套(間),公租房、共有產權住房各6萬套,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公租房、共有產權住房供地占住房用地比重分別不低于15%、10%、15%。 聚焦應屆大學生、新市民住房問題 《規劃》中指出,公租房回歸城市住房、收入雙困家庭基本保障,力爭規劃期末公租房備案家庭保障率提高到85%,對城鎮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大病、重殘、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老齡、優撫、退役軍人、多未成年人子女等各類優先家庭,依申請實現應保盡保,輪候5年以上的家庭優先給予保障。 簡化市場租房補貼領取手續,核心區等公租房備案家庭壓力大的區可調整保障方式,通過進一步提高市場租房補貼標準,引導居民更快獲得住房保障。 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緩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通過新建、改建、改造、轉化、租賃補貼和盤活閑置住房等多渠道加大供給。分類設計以小戶型為主的住宅型、公寓型、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產品,推廣套內空間可變、靈活分割住宅建設,滿足多子女家庭等多樣化居住需求。加強城市基本公共服務人員、應屆大學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對接。 通過集體用地、“商改租”等增加供應 持續發展共有產權住房滿足首次置業需求,優化選址和戶型設計,合理確定共有產權住房銷售價格和產權份額比例,出臺出租、回購、轉讓細則。 嚴格定向安置房管理,規范征收安置,積極推進安置房建設,加強存量逾期未安置項目清理。 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公租房供應力度,暢通大型居住區與重點功能區、產業園區的空間聯系,合理安排保障性住房供地規模與時序,在平原新城、產業園區周邊配套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滿足就近居住需求。 增量供給方面,建立租賃住房土地專項儲備和預選址制度;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在新建普通商品住房配建一定比例保障性租賃住房;探索在商辦用地中供應一定比例宿舍、公寓型保障性租賃住房。 存量改造方面,盤活中心城區成熟就業區域周邊存量非居用地、疏解騰退房屋資源,利用綠隔產業用地、軌道交通上蓋及周邊區域建設保障性住房;利用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產業園區配套用地和存量閑置房屋,以及“商改租”“工改租”等方式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研究定向安置房等社會存量房源轉化使用;利用國有企業自有用地等加大共有產權住房供應。 推進100萬平方米危樓簡易樓改造騰退 完善公租房審核分配模式,優先保障特殊困難家庭。面向多未成年人子女、退役軍人、優撫對象等家庭開展專項配租。加快對長期輪候家庭配租速度。 強化人才住房支持保障,加大人才公寓和高品質人才社區規劃建設,多方式、分類別、分步驟解決重點科研領域、重點發展產業、重點支持單位人才住房需求。 細化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運營管理標準,推動政策完善到位、監管檢查到位、打擊違規中介和發布平臺到位、產權單位宣傳警示到位、人防技防到位、公開曝光到位。 推廣智能門禁等技防措施。嚴查違規轉租轉借、騙租騙補等行為,加強信用聯合懲戒,引入負面清單。 加強對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物業服務的動態監管,完善公共區域物業管理標準,推進后期服務和房屋設施維修養護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更新方面,加強老城整體保護,持續推進核心區平房(院落)申請式退租、申請式換租和保護性修繕、恢復性修建。完成平房區申請式退租、申請式換租1萬戶,修繕6000戶。 推進100萬平方米危樓簡易樓改造騰退。聚力棚戶區改造“收尾攻堅”,以安置房開竣工、資金平衡地塊整理為重點,嚴控改造范圍、成本和補償標準,實施“能進能退”的棚改項目庫管理機制。 文/本報記者宋霞統籌/池海波